关于沂水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来源:山东妇女网

作者:

2009-01-19 07:01: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沂水县约有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的0-18岁的未成年人)9572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全面掌握沂水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近期,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沂水县沂水镇、许家湖镇、龙家圈乡、泉庄乡、院东头乡、圈里乡等6个乡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作了专题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400份,收回有效答卷2357份,回收率98.2%。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概况

为了确保调查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调查对象主要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调查共涉及2400人,其中初中生600名,占25%;小学生1800名,占75%。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生1608人(其中小学生1394人,中学生214人),占67%,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生共792人,占33%。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经验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沂水县重点加强了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学校老师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文化生活。

二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建立全日制寄宿学校。沂水县加大对全县2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三是学校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四是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对留守儿童,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意识,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如沂水镇、许家湖镇中心小学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师,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思想品行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习较差。从调查情况来看,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在问卷中,监护人只受过小学、初中教育的就占70%,能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50%,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问监护人的只有30%,谁都不问的占10%。由于许多留守儿童在家中学习无人辅导,加上监护人不够重视与学校沟通和配合,没有意识到学校、家庭双方配合的重要性(对于学校召开的会议、活动,必要时去的只占17%)。一些监护人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等情况,错过了及时教育孩子的机会,这些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二是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次数少,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只有22%的留守儿童和父母经常联系,知道父母打工地址的只占35%,打工父母能经常回来看孩子的只占43%,有4.6%的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或者从未回来过。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变得内向、自卑、孤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一位小学校长介绍说:该校一名女孩子因父母在外打工,常年寄宿在姑姑家,她性格越来越孤僻,不爱学习、逃课……,家长已经给她转了四所学校。

三是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问题的出现。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3%的儿童曾经发生过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并已成为社会性问题。只有多方关注、齐抓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培养出一批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只有全社会关注、通力配合、整合资源,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可以成立“留守儿童学校”,或在学校、社区、村成立“留守儿童家园”。在“留守儿童家园”设心理辅导室、学习辅导室、娱乐活动室,解决孩子们心理需求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心胸。利用留守儿童父母返乡之际,给他们传授有关知识,让他们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增强其监护人的责任意识。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网络让亲子定期视频见面,以加深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消除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分离焦虑而导致的性格、人格方面的障碍。

教育部门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阵地。由于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选择了寄宿制,所以教育部门承担起了越来越繁重的监管责任即第二监护人的职责,并已成为全方位监护学生的主阵地。老师已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弥补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而造成的心理、品格、安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缺憾。教育部门应尽早成立留守儿童问题指导中心,派专人研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时调整办学理念、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身心健康的“四有”新人。

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内容。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祖国的建设者和栋梁,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好人才基础!

                                 沂水县妇联 武传梅

[责任编辑:周欣]

扫码关注“齐鲁女性”

联系电话:0531-51771787
微博:http://www.weibo.com/qilunvxing
微信号:qilunvxing

扫码关注“寻找山东最美家庭”

联系电话:0531-51771787
微博:http://weibo.com/u/5563167232
微信号:shandongzm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