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细落小落实优秀案例

来源:山东妇女网

作者: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2018-01-26 14:01:36

2017年,全国妇联开展了家书抵万金——现代家书家信征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优秀案例征集、“让爱留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别行动”创新案例征集三项活动,山东省妇联积极组织,全省各级妇联广泛发动,共征集家书家信119封、优秀案例74篇、创新案例27篇,择优向全国妇联推荐。经全国妇联组织专家评审,我省2封家书家信被评选为优秀家书家信,2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案例被评选为优秀案例,2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创新案例被评选为优秀创新案例。

现对获奖作品、优秀案例进行展示。

——优秀家书家信(2封)

祖父写给曾祖父母的家信

泰安市东平县  王龙

图片1.jpg

父亲、母亲:

男自离开家后转眼两年了,在离开以后我们部队虽然到过本庄附近两次,结果因当时的战斗情况特殊,同时因本身的工作任务繁重,所以也没有上家看看。后来到了单县整训时曾向家中去过一封信,不知收到了没有。

自从由单县出发到江南来,一路上清()平安。现在正在福建省建阳县城里休整。因部队最近就要向广西及江西方面出击,所以特此寄信告知,望接信后将家中的情况示知。因我离家时父亲正有病,家中生活又很艰难,所以我在外面心里时常都在(牵)挂着。近来不知父亲母亲二位大人身体健康吗?希望不要挂念,好好保重身体,多多加餐。现在革命眼看就要胜利了,不久父子就可以见面了。我在外边工作也很顺利,在各方面都比较以前大有进步。等革命胜利以后可能就能够回家了。

以后来信请照部队番号详细寄明就可以收到。来信时请把我老大哥的情形详细告知,现在是否在家。余言后秉。

叩请,金安

男:王承义    叩禀

来信时五十一师锱重连为妥。

六月廿八日

父亲写给儿子的信

烟台市芝罘区  郝家璧

军委二局是党的核心机要机构,凡入此单位者必须严格执行“保密重于保命”的保密规定。一九四七年,我十三岁被选入二局,领导交代的“四不准”中的第一条就是不准与父母和好友有书信来往。直至一九五一年初才允许给父母写信。而且要经领导审阅后统一发出。真快,不久就收到父亲的亲笔信。虽然文字不多,但字字重千斤,句句暖我心。对我在部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父亲来信是这样写的:

来信收到,惊喜甚喜,你参军四年多音讯皆无,全家十分惦念。你妈念叨时总是泪流不止,见你信后总是笑容满面。压在胸头的石头总算落地了。我的地下党员的身份早已公开亮相,组织对咱家的生活给了很多关照,你不用惦记。也巧,前天见到同你一块儿工作的崔士林同志,他是一九三八年入伍后第一次回家料理家事。他还介绍了你从晋西北到西柏坡又从西柏坡到北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说你在配合抗美援朝战斗中立了战功,还获得56万元(注:老币)奖金。全家都为你高兴。你一直在毛主席、朱总司令身边工作,是你的光荣,也是全家的光荣。你的工作很重要,责任重大。因此,在这里给你提四点要求,务必记在心上。一、你的工作很特殊,重任在肩,必须尽心尽责尽力,认真踏实做到本职工作,千万不能出纰漏;二、日本鬼子虽已投降,可他是杀你奶奶的凶手,是烧毁你姥姥家九间房的凶手,是杀害18名邻居的凶手,是杀我千万同胞的凶手,国恨家仇不可忘;三、你的学龄期正是日寇疯狂实行“三光政策之时,兵慌马乱耽误了你学习文化知识,你现在的工作和环境还算稳定,一定抽空多看看书,多学习多长知识,别贪玩;四、“诚”是郝家家训的核心,诚字当头,以诚为本,这是做人做好人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你是解放军的干部,更应严以律己。对领导要尊重,要服从要诚实,不可虚头滑脑。对同志要诚恳,宽厚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宁可人负我,你也不可负人。对工作也要诚心诚信,不马虎,不虚假。以上四条应记于心,望抽空多写信回来。

光阴荏苒,岁月无情,眨眼间父亲的第一封已过去65年,一位严父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教诲永记不忘。

十六年前在山西长治市医学院为我父举行了肃穆而隆重的追悼会。在悼词中提到:“郝子佩同志敬业爱岗,治学严谨。淡泊名利,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诚信正派 ,当世师表。”这短短的三十二个字,正是对一个老共产党员一生的肯定。现在看不到听不到他的教导,但共产党人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高贵品格将激励子孙后代,跟着共产党前进!

               军休干部郝家璧 书     王丽娜 整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优秀案例(2篇)

文明家庭创建巾帼巡回宣讲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

青州市文明办 青州市妇联 青州市教育局

2017年3月起,每年在全市各村(社区)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巾帼巡回宣讲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活动,每个镇、街道巡回举办宣讲不少于20期(每期不少于100人),重点对涉及工业、花卉、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的村(社区)、机关、企业中的妇女开展宣讲活动,不断提升妇女素质和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营造“文明创建,妇女先行”的浓厚氛围。

成立讲师团。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教育局根据宣讲涉及内容,积极争取高校、党校、党政机关等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组织推荐、社会招募、个人申请等多种方式,层层选拔优秀讲师,成立宣讲团,为活动推进提供师资保障;加强对宣讲团队伍的服务和管理,适时组织讲师深入基层调研走访,了解基层群众需求,授课内容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体现“五宜四强”城市建设、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坚持政治性、代表先进性、体现群众性;加强与讲师的沟通交流,积极为讲师正常授课提供必要的支持。

创新宣讲形式。各镇(街)大力推行“三公里”培训圈,面向广大市民,按照地域临近、交通便利、组织方便的原则,确定中心培训点。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观摩、入户指导等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依托妇女之家、妇女儿童家园、文化大院、道德讲堂等阵地,因地因人因时施教,让广大妇女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注重工作结合。各镇(街)把组织开展宣讲活动作为提高妇女素质的重要途径,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相结合,以宣讲活动为载体,让广大妇女积极主动参与到文明创建工作中来,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为城市创建出力献策;与乡村文明行动相结合,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相结合,通过宣讲交流等形式,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打造“诚信、孝德、文明”工作品牌。

讲师团成员结合自身的经历,从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心孩子成长、爱岗敬业、练就好的心态等方面作了精彩宣讲,参与的妇女表示讲师的讲解对如何规范大家的行为、提高大家的文明素质、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截止目前,巡回宣讲活动已经在王府街道、庙子镇、王坟镇、黄楼街道、益都街道、云门山街道等6个镇街拉开了序幕,已为1000名左右妇女进行了授课。

孝行天下 德传千家

单县马成银家庭

家住终兴镇程楼村的马成银一家是一个有着8口人的幸福的大家庭,家中上有年过八旬的老父亲,下有两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夫妻恩爱和睦、孝顺父母,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马成银为了满足年过八旬的父亲马兆绪亲眼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在得到妻子的全力支持后,制造了一辆人力大篷车“感恩号”拉着父亲历经117天,徒步从北京到海南,一路上,跋山涉水、历风沐雨,马成银人消瘦了,脚磨破了,鞋磨烂了,可是看到心旷神怡、乐得合不拢嘴的老父亲,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图片2.jpg

每逢过年过节,马成银经常买生活用品给村里的老年人送去。组织村里孤寡老人到县城观光旅游、洗浴就餐。看到村里的路坏了影响大家出行,马成银多方筹集资金,修桥铺路。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融入中国尊老敬老传统文化,他还自筹资金20万元钱购买笔记本电脑、投影机等设备,义务播放孝德电影,受他的影响,妻子和儿子都成了义务放映员,一家人同心协力、共同参与,传播和实践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行孝行善方能开阔胸襟,愉悦心情,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孝亲敬老、乐善好施的马成银一家用自己的德行感动了每一个身边的人,传播孝德,让社会多一份和谐、幸福。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创新案例(2篇)

让爱留守·留守儿童之家活动

宁阳县伏山镇白马小学

王一凡同学,是白马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父亲因车祸丧生,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奶奶一人照顾一凡,奶奶年龄已高,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很长时间一凡同学因家庭的变故而变得消极抑郁,沉默寡言。学校老师知道之一情况后,专门制定措施来帮助一凡同学。

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到一凡家里家访慰问。组织学生假期到一凡家帮忙做家务。聘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为她进行心里辅导。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培养她的自信心,提高她的坚强意志。利用各种机会开导她,让她战胜心里的恐惧,增强安全感,找到真正的自己。

通过学校和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王一凡同学慢慢找到了自信,变得开心快乐,成绩也提高的很快,这次期末考试获得级部第六名的好成绩。

创建“四点半学校”  破解农村留守儿童监管“真空期”难题

德州市妇联 

一、案例背景

我市是农业大市,现有农村留守儿童3.5万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特别是下午四点半放学后和周末,处于监管“真空期”,游离在监护人的监护之外,没处去、没人管,安全没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为破解监管“真空期”难题,德州市探索建立了“四点半学校”,以社区(村)为重点,以企业自建、培训机构合建等形式为补充,将课余后农村留守儿童归集起来统一照管、免费施教。

(一)整合资源建阵地,让孩子有处可去。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在村党支部、“妇女之家”、农村幸福院、文化大院等活动场所,为“四点半学校”建立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学习室,满足儿童需求。社区对公共场所的体育设施、娱乐设施等各种资源有机整合、统筹使用、统一调配,为“四点半学校”配足桌椅、图书、电脑和文体活动器材等,完善硬件设施。目前,每校都有基本的文体设施,儿童图书均达到300册以上。

(二)广纳贤才组队伍,让孩子有人照管。一是管理员。社区(村)“四点半学校”由党支部书记担任校长,“两委”成员担任安全员,社区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担任管理员。二是辅导员。在大学生村官、退休教师等中选聘1-2名担任辅导员,并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三是志愿者。广泛招募专业的社会公益机构、爱心人士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推广“三加一”关爱模式,即一名爱心妈妈、一名代理家长、一名快乐伙伴结对一名留守儿童,形成相对固定的爱心结对方式,全程陪护困境留守儿童成长。

(三)丰富多彩搞活动,让孩子愿意留下。在辅导孩子完成功课之余,开展系列课外活动。一是心理辅导。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化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培养儿童健全人格。二是安全教育。由交警、消防员定期到校为孩子讲解安全常识,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处置能力。三是文体活动。开设书法、绘画等课程,开展书信大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增强孩子动手创新能力。四是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孩子参与“慰问特困户”、“争做文明人”等活动,培育和强化他们的社会认同感。

(四)多方筹资促投入,让学校长足发展。一是财政列支。市委文件明确将“四点半学校”建设管理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给辅导员适当的补助,采取志愿服务与适当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补贴标准为每月500元。二是部门帮扶。明确民政、教育、体育、财政等部门职责任务,进行政策、资源倾斜。三是社会资助。积极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以自建、捐资、捐物等形式支援“四点半学校”建设。目前,全市职能部门投入体育设施、学习用品等折合150万元,社会累计捐资50余万元,捐助文体设施1100余件(套)、图书8万册。

三、工作成效

目前,全市共建立“四点半学校”1050个,招募辅导员1060人,托管农村留守儿童16382人,覆盖4024个村(社区)的13800多个家庭,实现了家长放心、孩子开心、党委政府称心“一举三赢”,也成为基层党群工作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四点半学校”打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长效机制。德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专项文件,对“四点半学校”场地、人员、资金、部门职责作出明确规定,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妇联主抓、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科学化、常态化运作;“四点半学校”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需求,避免了短期、“一阵风”式的关爱活动,使关爱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四点半学校”的有效对接,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公益机构捐资助学,进一步提升关爱服务水平,形成浓厚的社会关爱氛围。

[责任编辑:穆雷]

扫码关注“齐鲁女性”

联系电话:0531-51771787
微博:http://www.weibo.com/qilunvxing
微信号:qilunvxing

扫码关注“寻找山东最美家庭”

联系电话:0531-51771787
微博:http://weibo.com/u/5563167232
微信号:shandongzmjt